日前,滇池南岸的团山湿地清风洋溢,大学生朱晓君带着自己的摄影团队到此采风。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毕业作品《听风来》拍摄*后的镜头。
“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,真的很美。”朱晓君说,滇池周边的湿地现在大多成了公园,人流量较大,而他要拍摄的微电影需要一个风景优美人又少的地方。
“这里联排种植的中山杉形成了非常有自然韵味的氛围,而且就在滇池边上,水也比较干净。”朱晓君说,现在滇池治理力度在加大,希望政府能多建湿地公园,让滇池水更清,景更美。
在晋宁,湿地建设一直是当地滇池保护的重点工作。统计数据显示,晋宁辖区内的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已超两万亩,成为滇池*美的生态屏障。
图:古滇精品湿地
一家人 守护一个湿地
距离团山湿地不到5公里的地方,一个占地142.49亩的河口湿地正静卧在阳光下。
这个被称之为“小海”的湿地,是晋宁区晋城镇3条入滇河道之一的淤泥河的河口湿地。“淤泥河,就是满是淤泥的河,曾经是晋城镇一半以上的污水汇聚的河道。”晋城镇电管所所长段伦说,“2009年8月,晋城镇政府在这里建立湿地,内植马蹄莲、芦苇等水生植物,目的就是要把晋城镇西门、北门、草村、富有、东干渠一带产生的污水收集起来,通过自然沉淀和植物过滤的方式将水净化为Ⅲ-Ⅳ类再排放。”目前,小海湿地承担着淤泥河20%左右的污水处理量。
建设工作已经结束,但是管护好这个湿地却需要更长久的投入。做过河道保洁员的李俊波成了这个湿地的守护者。
每天早上他要负责巡河,清理垃圾。到了中午他要去湿地打捞漂浮的垃圾。到了黄昏他还得对湿地开放的区域进行查看。夜里他需要保持警醒。“怕下雨,一下大雨,就要去开水泵,把河水抽到湿地净化。”
一个人守护142.49亩湿地是不现实的。所以,他又让自己的老伴蒋琼芬加入。后来,他的儿子李良也成了小海湿地的守护者。
“我是晋宁人,曾经也喝过滇池的水,吃过滇池的鱼虾,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来保护它,是应该的。”李俊波说。除了小海湿地,晋城镇另外两条入滇河道也建了河口湿地,并且在所有自然村都建有污水沉淀池,“努力做到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滇池”。
为进一步增强湿地管护效果,晋城镇经公开招投标将滇池湖滨湿地运行管护交由第三方管理。
湿地 扮靓一座城市
就在小海湿地下游10公里的地方,古滇精品湿地正迎来一群参加快走的市民。他们在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迈着稳健的步伐,说说笑笑,享受着湖滨湿地的自然美景,一脸畅快。
2008年以来,晋宁区大力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建设工程,积极推进“四退三还”、湖滨湿地建设、河口湿地建设、湖内湿地建设等工程项目,完成退田、退塘1.77万亩,退人1.19万人,退房55.85万平方米,建设25块,总面积超20000亩。
为进一步加强辖区湖滨湿地管护工作,根据《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晋宁区制定了《晋宁县湖滨生态湿地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晋宁区政府与沿湖三个镇(街道)签订湖滨湿地管护工作目标责任书,每季度由区级相关部门联合对沿湖三个镇(街道)湖滨生态湿地管护工作情况进行考核。
同时,晋宁区水务(滇管)局、区水环办、区环保局等区级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湖滨生态湿地进行巡查,依法严厉查处在湿地保护范围内损坏植物、采摘水生植物、套鸟、捕鸟、钓鱼、电鱼、破坏基础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通过河口湿地及湖滨湿地里种植的湿生和水生植物,*大限度地利用湿地植物吸收、同化作用,减少营养物质流入滇池,达到净化和改善水质的目的。而且,通过所栽种植物群落,形成相对稳定、层次错落、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结构,为鸟类、鱼类等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,维持了生态平衡。
湿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,造就了独特而秀丽的自然景观,改善了湿地周围的自然环境。如今,晋宁两万亩湿地芦苇摇曳、百鸟齐翔、小桥流水、美景如画,如果不是亲眼看见,还以为是江南水乡、世外桃源。
南滇池国家湿地、古滇精品湿地、大河河口湿地……有了两万亩滇池湿地的守护,晋宁正逐渐成为滇池湖畔生态环境好、宜居指数高的高原湖滨宜居新城。
(来源:昆明信息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