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,没有滇池便没有昆明,但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是,在很长一段时间,昆明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,都是在远离滇池湖岸的地方进行的。
昆明知名规划专家顾奇伟曾经在一个论坛上说,一直到90年代末,昆明在城市发展方向上都是多少有些回避滇池的,长期围绕翠湖打转。直到城区面积已经严重不足,昆明开始考虑向二环之外拓展时,首先选择的方向也是更加远离滇池的北市区,后来发展南市区,*开始也是市场自发的力量,而不是城市规划的主动选择。
围湖而居才是昆明应该有的样子。图片远处深入滇池的三个半岛是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片区
昆明翠湖时代的偶然和必然
为什么作为昆明的母亲湖,昆明对滇池反而有些近而远之?曾经*早在南市区开发项目的昆明中林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陆锦昌,在当年开发佳湖花园时说,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,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因素。
历史原因是,其实明清时期,滇池面积远比现在要大,也更接近昆明城,甚至于翠湖在早年都是滇池的一部分,潘家湾、篆塘这些地方,数百年前都是滇池湖湾,但滇池在地质上属于湖盆比较浅的断裂沉陷湖,天然就有湖盆淤积湖岸线退缩的趋势,随着时间推移,昆明城区和滇池之间就逐渐拉开了距离,*明显的变化就是,翠湖从滇池的一部分演变成一个纯粹的城市内湖。
但造成昆明城市中心逐渐远离滇池的*主要历史原因,是建国后一度开展的围湖造田活动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滇池围湖造田,将滇池湖岸大幅度向南推进,让昆明城区与滇池之间的直线距离一下拉开到了10公里以上,当然,这又为如今昆明南拓,开发湖滨地带制造了充足的空间。
进入21世纪,昆明开始高速扩张,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滇池保护条件,昆明市有意克制了向南发展的冲动,让城市建设在尽可能远离滇池湖岸的区域进行,以避免对滇池水质造成进一步影响。这个时期,原本就处在城市中心的翠湖,迎来了自己*耀眼的时代。
其实从明朝开始,翠湖就变成了昆明的城市内湖,成了昆明的中心花园,所以从明代到民国时期,达官贵人都选择在翠湖建造府邸。但翠湖真正变成普通昆明人的梦想家园,其实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,因为就在2000年前后不到10年间,翠湖周边的房地产开发集中爆发,每一个昆明人,甚至每个中国人,不必凭借身份、地位,都有了在翠湖周边买房的机会。
翠湖难以承受之重
然而翠湖周边的地产开发热闹而短暂。如果从翠湖南岸的翠丽苑算起,到翠湖北岸的翠明园为止,翠湖周边的房地产开发高峰*多不过10年。在2005年翠明园开发结束后,除了早年的烂尾楼碧波大厦被改造为翠湖公馆之外,翠湖周边的地产开发便几乎永久性地终结了。除了在此期间的少数买房的幸运者,翠湖向绝大多数昆明人关上了安家置业的大门。
房地产的翠湖时代如此仓促,是因为翠湖本身就很小,湖面水体面积还不到300亩,湖岸周长不足2公里,加上历史存量建筑很多,所以能够开发的空间非常有限,翠湖周边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对数百万人口的昆明来说可谓微不足道,前后总共也只建设了不足10个商品项目,总规模不超过500亩,建筑体量只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规模的楼盘,对昆明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的提升非常有限。
另外,由于翠湖周边很早就因土地短缺而终止了开发,也意味着翠湖周边的开发建设丧失了不断升级迭代的机会。在翠湖片区,距离现在*近的楼盘也至少建设于15年前,虽然在当时属于昆明高端产品,可是到现在,尽管二手房价高达4万,可是产品品质已然落后了。比如像开发比较晚的翠明园,当时车位配比大概在1比1.2,属于配置很高的项目,但放到现在,显然已经达不到高级住宅区的基本要求。
狭小的湖区,短暂的开发历史,为数不多且功能单一的老旧项目,使得翠湖实际上一直在吃历史老本,而并未在新昆明的建设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。在翠湖边,你可以体会到昆明的历史、人文和自然景色,但却难以感受已经跨入新一线城市的现代昆明魅力。
显然,昆明需要更大的舞台,需要更为开阔的中央景观,需要连接各个新兴区域轴心,这个中心就是滇池。
万科500里,工人正在完成展示中心的收尾工作。万科500里和旁边的滇池国际会展中心,是昆明进入滇池时代的象征之一。
从翠湖时代到滇池时代
昆明是从2003年开始将滇池置于昆明发展的中央位置的,当时,云南省和昆明市提出了“一湖四片”的发展规划,“一湖”就是指滇池,“四片”则是四个城市区域。“一湖”居于中央,“四片”围绕滇池布局。
尽管在昆明*新的城市规划中,“一湖四片”的发展思路已经被“南延北拓”的战略所取代,但城市向南,围绕滇池开发的大方向是没有变化的。事实上,自从昆明市大力开发南市区以来,昆明的城市版图就不断逼近滇池湖滨,并逐渐形成一个从草海沿着滇池湖岸一直向南,一直延伸到晋宁昆阳片区,包围大半个滇池连绵近80公里的湖滨开发带。
昆明的城市建设围绕滇池湖岸铺展,其实是客观条件使然。在小小的翠湖已经不足以扮演昆明形象展区,更无法带动城市升级后,昆明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,可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,昆明在东、西、北三个方向上都面临空间不足的问题,唯有南向和东南方向上,沿着滇池湖岸有着相当充裕的土地资源,足以支撑昆明发展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。
另一方面,昆明牛栏江引水工程、环滇截污工程、入滇河道治污工程、全市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使用,也带来了滇池水质的改善和更有效的治污手段,为滇池沿岸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。于是,昆明果断将城市的发展的展示中心和引爆点,从翠湖转移到了滇池沿岸——
2000年,滇池国家度假区投入大规模建设;
2003年,广福路、东南板块开发;
2005年,呈贡新城启动建设;
2013年,滇池会展中心及滇池半岛区域投入开发;
2015年,从斗南到大渔再到晋城古滇片区投入开发;
2017年,草海沿岸大规模开发启动,滇池会展中心片区开发升级;
2018年,滇池西岸发展规划出台;
2019年,滇池南端大湾片区启动开发……
正如滇池千倍于翠湖,环滇的开发规模也千倍于翠湖周边,而且建设类型远不像翠湖一样,只局限于住宅小区。在昆明南部,在滇池沿岸,分布着国际化一流会展中心、高级商业办公区、大型文旅项目、国际康养基地、现代化商业中心、高级住宅小区等各种大型一流项目,还有一连串的湿地公园,绕湖而行的城市步道和景观公路,代表着昆明*新的城市建设高度和未来愿望。
滇池,或者更确切地说,滇池湖滨沿岸正在成为未来大昆明的中央舞台。而在这个舞台上,以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滇池半岛区域,又处在*中央。
以三个半岛为核心的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片区,成为滇池时代昆明城市版图的中央节点
的确,从地图上看,如果把传统的昆明城区只看成未来新昆明的一部分,将正在蓬勃发展等的呈贡、晋城等环滇区域都纳入城市版图,滇池会展中心片区的确会奇迹般地几乎处在一个几何中心的位置。
但滇池会展中心片区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几何中心,从国际会展中心确定建设于此,两条地铁线交汇于此,滇池沿岸的建筑制高点(500米)标定于此开始,滇池会展中心片区也就注定将成为昆明进入滇池时代的发展核心。
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趋势,进入昆明已经10年的万科,现在的项目布局几乎“ALL IN”南市区和滇池沿岸,其*新的动作,是将距离滇池会展中心仅一路之隔的新项目,干脆命名为万科500里。在云南,500里几乎是一个专属于滇池的数字,如今,这成为昆明进入滇池时代的又一个地理符号。
来源:云南房网